close
轉載~

宮保雞丁的由來
「宮保雞丁」是四川名菜,它的由來與清朝四川總督丁寶楨有關。
丁寶楨原籍貴州,是咸豐三年的進士,光緒二年,任四川總督督,為正二品就好像現在的省長。丁寶楨平過撚亂,被加了「太子少保」的銜。自清朝雍正時起,對有功的大臣加以「少保」銜,以示朝廷的重用。所以,丁寶楨又有「丁宮保」的稱呼。
傳說,丁寶楨也是位美食品嚐家,自己喜愛煮東煮西的,家中常聘請名廚,要求他們要鑽研烹飪技術,一直創新。
丁寶楨在家請客時,常有「炒雞丁」一菜,客人們都很愛吃。丁寶楨回故鄉時,親朋好友為他設宴;丁寶楨經常說:「各位不要太花錢,只要有炒雞丁就可以了。」親朋好友見丁寶楨如此喜歡吃「炒雞丁」,便將此菜稱為「宮保雞」。
大家印象裡宮保雞丁一定是辣的,但是這卻是一個歷史之謎。
根據丁寶楨的後代說:「據我的老一輩,我們丁家每年都到祠堂裡祭祀,並做一款宮保雞作為給爺爺的祭品,但是不加辣椒。不知我的爺爺當時是否喜歡吃辣椒。」可見,當時的「宮保雞丁」並不一定放辣椒,是後來此菜在四川出名時便帶辣椒了。

關於宮保雞丁的來歷,有三種傳說:

一說:丁寶楨原籍貴州,清豐年間進士,曾任山東巡撫,後任四川總督。他一向很喜歡吃辣椒與豬肉、雞肉爆炒的菜餚,據說在山東任職時,他就命家廚製作「醬爆雞丁」等菜,很合胃口,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。調任四川總督後,每遇宴客,他都讓家廚用花生米、幹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雞丁,肉嫩味美,很受客人歡迎。後來他由於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「太子少保」,人稱「丁宮保」,其家廚烹製的炒雞丁,也被稱為「宮保雞丁」。

二說:丁寶楨來四川,大興水利,百姓感其德,獻其喜食的炒雞丁,名曰「宮保雞丁」。

三說:丁寶楨在四川時,常微服私訪。一次在一小肆用餐,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雞丁,叫家廚仿製,家廚以「宮保雞丁」名之。

材料:
雞脯肉300克,花生米50克 幹紅辣椒20克,花椒2克,醬油10克,醋10克,白糖15克,料酒10克,精鹽10克,味精1克,薑片2克,蒜片2克

做法:
1.將雞脯肉去筋,切十字花刀,切成2釐米見方的丁,裝碗加醬油、精鹽、料酒碼味後,用水豆粉拌勻; 2.用醬油、白糖、醋、味精、清湯、水豆粉調成芡汁;
3.
幹紅辣椒去蒂去籽,切成2釐米長的節;

4.
花生米用溫水泡漲去皮,用油炸脆;

5.
鍋內油燒至五成熱,放幹辣椒、花椒,炸呈棕紅色,倒入雞丁炒散,放入薑蔥蒜炒勻,烹入芡汁,加花生米翻兩下裝盤即可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快樂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